首页 栏目首页 > 商业 > 正文

讲述“南海I号”精彩故事


(相关资料图)

“南海I号”是从哪里离岸的?船上的酱釉罐产自何处?宋代广州市舶宴上饮用什么酒?走进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的“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现场,一件件文物诉说着“南海I号”的精彩故事,再现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展览立足于最新考古研究成果,以全新的视角和叙事方式解读“南海I号”,分为“南海I号”的困惑、“南海I号”的旅程、广州出发的密码三大部分,生动还原“南海I号”的航行轨迹,凸显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历史地位。展览汇集国内12家文博单位的400余件(套)文物,其中超过2/3文物为首次展出。“南海I号”出水“淳熙十年”印文酱釉罐、墨书“郑尽金记直癸卯岁次”青白釉印花双系罐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它们的发现对推测“南海I号”的年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海I号”沉船是中国水下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其沉没地处在广东通往南海的主航道上。此前,“南海I号”出水酱釉罐多被认为是福建泉州磁灶窑产品,缺乏证据表明这艘船与广州的关联。近年,南越王博物院在整理南越国宫署遗址宋代建筑基址资料时,确认了宋代广州公使酒库的位置,遗址出土大量与酒有关的印文、印花酱釉罐,其器型、釉质釉色、胎质胎色、印文印花与“南海I号”部分酱釉罐高度相似。2021年,考古工作者对广东佛山南海奇石窑和文头岭窑进行考古调查与抢救性发掘,采集和清理出与“南海I号”高度一致的印文、印花酱釉罐标本。研究团队采取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证实“南海I号”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部分酱釉罐产自南海诸窑,明确“南海I号”来过广州,并且最后从广州港离岸。

展览依托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将古代货物生产基地、商品集散地、贸易路线联系,重构“南海I号”的航行路径:潮起两浙、风华刺桐、扬帆广州。此外,还根据文献资料创作“纲首日记”,通过船长的视角讲述他们的见闻经历,与观众实现古今对话。

临安(今浙江杭州)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浙(包括今浙江全境、江苏南部和上海)是临安的经济腹地。“南海I号”上发现的金银货币、铜镜产自临安和湖州地区,景德镇窑和龙泉窑瓷器也大多经临安、明州(今宁波)、温州等地集散、销售。“潮起两浙”精选“南海I号”出水的金银货币、景德镇和龙泉窑瓷器精品,再现宋代两浙沿海港口“海舶云集”的繁华景象。

泉州是宋元时期福建地区对外交通大港。福建地区生产的陶瓷经由泉州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地。“风华刺桐”部分展出“南海I号”出水的福建窑系代表精品,反映南宋时期福建陶瓷制造业的发达。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在广州设立市舶司,元丰三年(1080年)颁布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成文的海贸法《元丰广州市舶条法》。商船出发之前,广州市舶司设市舶宴饯行,宴会上饮用的酒主要来自公使酒库。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宋代广州知州(兼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的行政官署所在,广州公使酒库也设置在此。通过遗址出土的酱釉罐上的印文可知,当时广州公使酒库有气味芬芳的“清香”酒,有秋收时节始酿至来年春天成熟的“百花春”酒,有取自唐代诗人李贺“小槽酒滴真珠红”诗意的“真珠红”酒,有以生产年份作标识的“大观三年”酒、“政和元年”酒,还有以花卉纹作商标的酒。“扬帆广州”集中展示了一批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宋代器物,如墨书“公使”文字青白瓷碗底、“真珠红”印文酱釉罐残片、“百花春”印文酱釉罐残片等,通过关联文物体现广东陶瓷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路径。

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形成了以广州港为中心,香港、澳门等地为中转的多层次贸易港口体系。此次展览凝聚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博单位的力量,利用实物和史料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在大湾区留下的足迹。展览展出了香港九龙圣山遗址、香港大屿山竹篙湾遗址、澳门圣保禄学院遗址出土的国内各窑口瓷器产品,这些文物是中国瓷器从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世界的实证材料。

(人民日报海外版 邹雅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